團購風云
2011年團購網站風云四起,華夏大地萬團大戰,一批團購網站如美團、拉手、窩窩團等在資本的催生下,迅速的成長起來,并且各自在不同的大城市群體占有各自的地位。
看似相安無事的團購偉業,也潛藏著深層次的危機。
現今高速崛起的的團購模式和以新媒體、新模式、新戰場自居的微博迅速占領市場,經過資本的催生,已經從其他形式的商業圈子中搶走了大量的優質用戶,頓時互聯網業界人心惶惶。
約瑟網在創始初期,也遇到了很多模式上的問題,包括如何擁有第一批忠實用戶以及如何把用戶流量變現成現實的盈利模式,這也一直是一個問題。
從團購網先師Groupon在兩年多的時間內創下新的Internet神話開始,其市值已經達到了令人驚愕的12億美元,這也為資本催促下的國內團購網站瘋狂生長,在中國大地遍地開花,野蠻復制。
隨著團購網站不惜血本的大范圍圈地運動,各大廣告聯盟、硬廣平臺都是賺的盆滿缽滿,而大多數團購網站日前處于嚴重虧損經營狀態。其實道理很簡單,就像前些年的綜合B2C一樣,這團購模式極有可能誕生下一個阿里巴巴神話,因為購物、消費、享樂終究是消費者最剛性的需求。
當然即使引進了大量的VC投資,可以笑到最后的贏家又有幾多人呢?
每一單團購活動中的商品毛利率其實并不是特別的高,每單的平均利潤估算下來并不足以填平廣告費深坑,明眼人都知道,他們看重的不是每單寥寥無幾的傭金,而是希望通過大團購的模式成就新的互聯網消費霸主,未來的成功者可以通過低價的營銷策略,將大量滯銷的商品和本地服務與本地消費者進行對接,團購網站本質上將會成為一個信息管道,其中流動的是信息和挖掘過的數據。
這可怕的低價模式在做大做強之后,足以吸收大量的人氣聚集和高強度的用戶粘性。從另一個角度看,一家大型團購網站已經具備了金融機構的特質,期間滯納的龐大現金流就已經令巨頭們垂涎欲滴。關于這個問題,大家可以看看淘寶。用戶在支付了貨款給支付寶開始,到商家提現結束,這段時間內的滯納現金給了投資者無限的可能,當然這里,我們并不談及金融監管的問題。
微博為王
團購之后,微博這個交互之王更是火的一塌糊涂,無論是IM巨頭騰訊,媒體之王新浪還是千年老二搜狐,這三家全部上馬微博項目,并且在短時間內投入大量的廣告位進行宣傳,一時間“微博”這個詞鋪天蓋地而來,廣告公關大戰也不可避免。
當談新浪微博,新浪通過組建專門的微博事業部進行獨立經營,在新浪系中微博的權重可見一斑。新浪首頁廣告寸土寸金,而新浪在短時間內大量的廣告推廣也花掉了大量的現金。作為強勢的網絡媒體的新浪為什么對微博情有獨鐘呢?當然是微博的核心屬性:交互和人脈,論到底還是歸結到用戶粘性和用戶流量。
團購、微博皆平臺,流量為先
總結上文,我們不難看出,巨頭們對于團購和微博的熱情可見一斑,搭建一個足夠附有想象力的平臺始終是巨頭的終極目標,而流量在其中一直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
吸收到了足夠的用戶,再創造盈利模式,在web2.0盛行的時代看似已經過時,其實不然,只要有流量,有用戶,自會在其上創造出可觀的盈利。
換言之:盈利模式始終有,只看流量今幾多!
互聯網的時代,流量始終為王,和所謂的web1.0、web2.0之流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