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日漸火爆的SNS,在過去的一年中,主要以廣告為盈利手段的點評類網站正面臨著發展的瓶頸。歸納起來,點評類網站基本的商業模式是靠點評聚攏起人氣,吸引合作商戶的廣告。而現存的主要問題是缺乏多樣化的盈利模式、進入門檻低、同質化嚴重、點評的公正性備受質疑。本期創業圈將圍繞如何解決點評類網站瓶頸問題而進行深入的探討。
困惑之一:
盈利模式單一
問題:在Web2.0漸漸陷入概念枯竭及吸金低潮的當下,點評類網站普遍面臨著盈利模式單一的問題。
支招:拓展“一站式”服務,比如消費者去餐廳消費之后,可能有去K歌的需求,進行合理消費延伸,是點評類網站拓展業務的有效思路。
楊勃:Web2.0進入寒冬是件好事,可以讓我們免除紛亂“專心做事”。對豆瓣網而言,現在正是“專心做事”的好時機。豆瓣網除了“以書會友”外,還將愛讀書人群擴建到愛電影、愛音樂人群,用戶除自主發表書評、影評外,還能向讀者推薦書、電影和音樂。雖然豆瓣網的主要收入還是來自于廣告,但我們并不是簡單地靠用戶瀏覽量來賺錢,豆瓣網現在最關心的是用戶體驗。
吳皓:各種行業點評網站的涌現,說明了用戶對于點評網站的需求正越來越多。無論吃飯、旅游還是買車看病,各個領域都有非常領先的UGC(即用戶生成內容)代表。對于到到網而言,我們首先把自己定位于一個媒體,因此收入來源目前主要還是靠廣告,即向旅游預訂類網站(例如攜程、藝龍等網站)收取的點擊費用。另外一個收入是合作酒店交納的直銷年費。作為旅游垂直領域的點評網站,到到網推出了適合中國國情的酒店全球通和酒店中國通等酒店直銷產品。我們對國內旅游市場的前景很看好,加上TripAdvisor的盈利經驗,到到網有信心可以在未來2~3年內實現盈利。
龍偉:和大多數點評類網站一樣,大眾點評網目前主要的盈利手段依然是商家的廣告投放。商家之所以愿意投放廣告,首先看重的是網站所聚攏的人氣。大眾點評網目前在上海和北京,廣告商戶的市場滲透率僅為5%左右,這說明市場空間還非常大。最近,我們通過向注冊會員發送餐飲卡,然后由餐飲卡所提供消費的餐廳返利給大眾點評網的方式吸引消費者。而在積累了足夠的客戶資源的基礎上,大眾點評網還向出版領域拓展了業務,比如我們把用戶點評集結成《餐館指南》、《生活指南》等系列圖書進行出版發行,此類書籍在給大眾點評網帶來一定收入的同時,也提升了網站的人氣。未來,無線增值業務將成為我們收入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即用戶通過手機搜索內容,然后發送短信給我們,就可以獲得相應的菜館地圖、訂餐電話等信息。
田傳釗:要滿足消費者“一站式”的需求,比如去餐廳之后,消費者就可能有去K歌的需求,進行合理的消費延伸,是點評類網站拓展業務的有效思路。從某種意義上講,點評類網站作為一個開放的平臺,并不僅僅局限在PC端,任何消費者在生活消費領域可能接觸到的終端,都有可能成為這個平臺的落腳點。
困惑之二:
同質化受爭議
問題:因進入門檻低,各行業的點評類網站便層出不窮,然而很多效仿者只是一味地“模仿”、“拼資源”,這實際上是走入了一個發展的誤區。
支招:首先要解決的是如何讓用戶輕松地找到真實準確、海量和具有較高參考性的信息和用戶點評內容,這是UGC網站的核心價值,也是其生存之道。
洪波:一般來說,國內網站都是在模仿國外網站,但大眾點評網的出現是個特例,國外出現的很多點評類網站基本都是抄它的。豆瓣網的商業模式非常簡單,主要就是在用戶分享的內容旁增加對他有用的東西,用戶去購買這些東西,豆瓣網再跟賣方去分賬。點評類網站的核心價值在于用戶的點評,對于國內點評類網站而言,目前并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只有利用大量現成的商家資源和用戶資源,進行衍生服務,以及制造規模效應,才能逐步做大。
龍偉:很多人都擔心在Web2.0模式下,由于進入門檻低,會給點評類網站帶來的同質化競爭問題。對此,我不這么認為。如果在兩年前,只要稍微大些的網站如新浪、搜狐等要做點評網,我們可能會怕,但現在沒有這種感覺了。大眾點評網的特點不僅在于其規模效應和先發優勢,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核心用戶群是不容易搬走的,因為這樣的商業模式雖然可以拷貝,但是你很難形成大眾點評網這樣“口味”的討論群。
田傳釗:當一個好的點評類網站迅速聚集起人氣后,效仿者便層出不窮。目前來看,點評類網站新的洗牌機會已經來到,延用國外模式和抄襲的想法是不會成功的。現在,很多網站一味地“模仿”、“拼資源”,這實際上是走入了一個發展的誤區。互聯網企業成功的經驗雷同,失敗的原因卻是各不相同。在我看來,不少Web2.0網站并不缺少資金和人才,但依然面臨關閉或者裁員,癥結多半還在于心太急,進而導致過度擴張、管理混亂,并最終使企業的元氣大傷。
單旭:各種點評類網站雖然行業不同,但是術業有專攻,只要將自己所在領域的社區做到極致,就能夠讓更多的用戶認識到點評社區的重要性,并樂于使用我們的網站。歸根結底,無論是汽車點評網還是其他領域的點評網站,大家必須要解決的是如何讓用戶輕松的找到真實準確、海量和具有較高參考性的信息和用戶點評內容,這是UGC網站的核心價值,也是其生存之道。
困惑之三:
公正性受質疑
問題:營造人氣的基礎取決于點評網站是否具有公信力,但這類網站在廣告客戶的壓力下,并不能確保絕對的公平,越來越多的點評類網站都不同程度地面臨著公正性的拷問。
支招:網站本身僅確定點評發布、呈現的規則,但絕不參與“生產”點評,否則就失去了點評存在的真正價值。
時國杰:和網購平臺的點評、交易在同一平臺呈現的設置不同,生活消費領域點評的發布環節往往和實際交易環節相脫離,點評發布者是否有真實的消費經歷往往無從考證。因此,這也為點評的注水提供了可能。加之這樣做的成本也不高,這或許也是當前網上點評受質疑的主因。
針對網上點評,口碑網有一個重要原則:即網站本身僅確定點評發布、呈現的規則,但絕不參與“生產”點評,否則就失去了點評存在的意義。經過多年的探索,口碑網已經積累了一些點評模式發展的經驗。比如,建了一個多層次的點評信用體系。消費者在網上發布點評時,他們的真實消費痕跡會和線上點評相匹配。無論是對商家還是其他借鑒點評的消費者而言,這些具有真實消費記錄的消費者所發布的點評,信用價值更高。
杜賴發生:我們發現:有商家寫自己的好評來炒作,有商家寫競爭對手的壞評,來攻擊競爭對手。而如何把它們分辨出來,去除這些東西,是我們要做的工作。一些不精確的信息,會給網友和用戶帶來很差的體驗,要改變這種情況,對我們來說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對于整形點評網來說,我們把公正評分分為三個等級:第一是嚴格的人工審核,對于每一條點評,我們的工作人員都會進行定期的純人工的審核,一旦發現有作假嫌疑,我們會嚴格地對發布虛假點評者和被點評的醫院、專家進行扣分,并將其點評刪除;二是精確地判斷IP地址,我的系統一旦識別到有同一個IP進行多次點評,或者多次對同一家醫院或同一名專家進行重復點評,我們都會通過程序算法對其進行評分;三是重視重點客戶的點評,我們的評分系統對于確切的患者的點評會加大評分力度,患者登錄整形點評網進行點評時,只要上傳了醫院開的收據或發票,這樣的點評我們認為就具備很高真實性的,因此會給予其較高的評分。
龍偉:網站除擁有海量的信息供用戶查詢外,這些信息本身是否客觀、公正,是否真正展現了消費者的真實體驗,是能否營造人氣的基礎和關鍵。只有網站的信息具有公信力,也就是其能真正維護網友客觀的聲音和意見,并且在此基礎上形成可供更多潛在消費者參考的有效信息,才能借助口碑效應達到人氣的快速提升。現在,大眾點評網已經形成一套專門的審核機制,被稱作誠信系統。這是一套很復雜的程序,主要用來發現那些虛假點評、惡意點評和商戶點評等,而且這個系統在每個季度、每個月都會有所改善。目前,該系統已經復雜到甚至于每個程序員都只知道其中一部分的地步。
找到三贏結合點
是專心做評論內容、通過內容黏住會員,靠朋友介紹、同事推薦的模式,來建立自己的核心用戶群;還是借點評噱頭做資訊網站,通過搶占市場眼球來做大規模,這是擺在點評類網站面前的一道選擇題。
五季咨詢合伙人洪波認為,Web2.0點評類網站的精髓在于通過用戶產生內容,進而與消費者進行互動。一些網站曾給點評類網站的高級會員發帖,承諾一條評論付費5元錢,希望讓這些高級會員把自己的評論轉到他們的網站上,結果卻是出人意料的不理想。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黏住會員靠的是評論網站整體的討論氛圍,而不是某一條評論。會員在這里發帖,會很快有人回應并跟貼,這種感覺如同流水般,是互動的,而不是簡單地復制就能夠效仿的。
洪波建議,各種點評類網站,無論是提供各種終端(PC、手機)使用還是提供增值服務,目的都是增加用戶黏度和流量,點評類網站在創業初期,沒有人去寫內容,也就無所謂用戶吸引,這是一個矛盾的地方。但是,如果點評類網站能夠解決好廣告主、點評網和消費者三者的關系,做到三方共贏的局面,就會更好的生存下去,而且不會偏離“用戶產生內容”的跑道。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三方的共贏呢?北京博雅立方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田傳釗分析認為,消費者使用點評類網站,最主要的需求是通過聚合人氣的“社區”來尋求便利消費;點評類網站除了自備余糧(VC資本)之外,唯一的造血功能就是廣告收入;而對于廣告主而言,網站的關鍵詞廣告可以說是最簡約的廣告形態。基于以上這些認同,田傳釗建議:要實現三方目標與利益訴求的統一,就必須要回到互聯網營銷的傳統老路上,即網站首先要做好流量分析,一家網站只有做真實的自己,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才能贏得源源不斷的廣告投入。
另外,網站也一定要做到:不要妨礙用戶閱讀體驗,招至反感;盡力抓住消費者眼睛最為專注的地方,比如和餐廳多搞有利潤分成的優惠活動等。顯然,這樣的廣告效果是廣告主最想看到的,而且按點擊收費的清晰模式也基本上能確保廣告投放的精準度。